惠企政策汇编 首页 >> 惠企政策汇编

邢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关于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 落实方案

中共邢台市委统战部    2024-04-19    166/人次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精神,按照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促进我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动工业高质量赶超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落实方案。

一、主要目标

到2025年,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两化融合水平有较大提升,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比例达到50%,重点行业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大幅提高,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融合发展成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工业经济高质量赶超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邢台市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初步建成。推动“5G+工业互联网”在工业园区的普遍应用,建设“5G+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我市工业互联网综合平台,为行业和区域提供研发设计、设备联网、生产管控、能源管理、检验检测、供应链对接、产业金融等公共服务;建立工控系统信息安全应急和通报机制,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二)重点领域融合应用取得实效。实施100项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项目,打造100个网络知名工业品牌和产品,推动千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提档升级,引导万家企业上云。培育10个“制造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打造1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8%,推进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全市两化融合水平整体提升。

(三)融合发展的支撑体系基本完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广泛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覆盖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覆盖全市的服务支撑体系基本建成,服务水平和能力明显提高。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1.构建“5G+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深入实施“5G+工业互联网”工程,探索云网融合、确定性网络、IPv6分段路由(SRv6)等新型网络技术在企业内网的应用,打造10个5G内网标杆企业。开展“5G+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面向大型集团企业、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开展示范园区建设,提升园区内制造业企业网络连接水平,培育形成10个“5G+”典型应用场景。实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推广行动,支持钢铁、建材、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等行业龙头企业率先在产品供应链管理、重要产品追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领域开展标识应用。推动中钢邢机等企业承担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项目建设。

2.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培育企业级、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中钢邢机、今麦郎、德龙钢铁等行业龙头企业搭建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企业内部应用系统的综合集成和云化改造迁移,实现海量数据的全面采集、实时处理和云端汇聚,支撑企业全流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建设行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我市工业主导产业需求,支持玻璃产业、轴承产业等产业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我市工业互联网综合平台,为行业和区域提供研发设计、设备联网、生产管控、能源管理、检验检测、供应链对接、产业金融等公共服务。积极推动国家和省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我市布局。建设1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普及。支持民爆行业建立完善设备管理和安全生产监控平台,实现生产、销售、储存和运输在线动态监控。

3.健全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全市工控系统信息安全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开展工控系统信息安全试点建设和应急演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高企业安全意识,定期开展重点行业工控安全风险评估和检查工作。完成5个工业企业信息安全试点示范建设,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安全防范典型案例,每年举办1场工业信息安全应急演练活动,提升企业应急处置能力。

(二)推动重点领域融合应用水平大幅提升

1.培育“制造业+互联网”模式应用重点项目。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重点,实施100项数字化改造项目,推动个性化定制、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应用,带动和促进生产组织模式优化、资源高效配置和质量效率提升。

2.推广工业电子商务。在钢铁、建材、食品、医药等重点行业培育供应链协同平台,鼓励制造企业与行业供应链平台对接,提升产业集成和协同水平。依托供应链平台建设面向行业的产业链数字地图,梳理分析我市产业链薄弱环节,为强链、补链、延链提供支撑。组织实施“冀优千品”网上行活动,集中展示推介100个知名工业品牌和100个名优工业产品。继续开展“总裁带货”工业品网络直卖活动,通过直播带货、从厂到家、企业品牌日等方式,加强企业和产品宣传力度。

3.推进制造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围绕“六稳”“六保”要求,支持钢铁、建材、汽车及零部件、食品、服装等优势行业龙头企业,搭建面向企业内部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双创”平台,发展工业领域共享经济,促进行业研发设计、计量检测、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创业孵化等制造能力开放和技术、资金、人才、设备等生产要素汇聚,实现研发设计众创化、生产制造协同化、组织管理扁平化、创业孵化在线化。

4.提升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根据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组织精准帮扶,推动企业信息化水平提档升级。引导处于“单项覆盖”阶段的规模在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在企业内网网络、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模式新业态应用、企业上云、工业信息安全等方面开展项目谋划和建设,实现向“集成提升”阶段迈进;支持“集成提升”、“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争取国家工业互联网、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等试点示范和专项资金;在处于“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中,培育1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总结成功经验宣传推广,提升企业两化融合水平。

5.推进“万企上云”。充分利用全省企业上云供给资源池,结合我市实际,引导云服务商丰富企业上云产品内容,优化产品功能。指导云服务商建立完善企业上云本地化服务体系,打造企业上云服务生态。对上云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类别提供精准服务。

6.加快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组织开展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培训,加快数字化资源供给与县域特色产业需求对接,鼓励有能力、有基础的龙头企业嫁接数字化资源,对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赋能;鼓励和支持集群龙头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出一批数字化转型企业典型,加快推动集群企业上云用云,构建云上产业集群;鼓励发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制造、共享工厂等新型制造模式,构建移动电商、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型营销网络。健全和完善基于互联网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鼓励和引导中小微企业运用平台获取技术、信息、融资等方面的支持,参与大企业生产协作配套,推动优质产业资源高效配置。

7.推进原材料行业综合集成应用。在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加快改造生产装置及生产线,提高底层装备和生产工序自动化水平;加快制造执行系统(MES)建设和企业资源计划(ERP)普及推广,实现企业级生产计划、车间级生产调度、生产现场操作等多层集成、实时控制、在线优化、资源配置和闭环管理,提升质量全过程管控、能源综合管理、供应链集成、设备预防性管理等方面智能化水平;推广使用符合原材料工业特点的产品配方建模、产品性能分析、虚拟生产制造、工艺流程设计等数字化设计工具,实现产品配方和工艺路径的优化设计。

8.加快装备行业智能化改造。依托省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创新中心,指导企业开展创新和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加强新型装备的开发创新,不断提高装备的技术含量,提升装备的稳定性、可靠性。通过省搭建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商务服务平台”,实现供需对接、合作开发、标准信息、技术转移、资金对接、技术改造示范应用推广等功能。积极探索在“产品市场前景好、绿色智能潜力大”的企业中,选定一批改造意愿迫切的企业作为试点,通过“政企合作、方案定制、免费试用、树立标杆”,加快“传统制造”向“智造+”迭代升级的步伐。

9.提升消费品行业协同能力。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消费品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应用。食品行业以提升关键生产工艺、专用装备及生产线数字化控制水平为重点,支持食品企业广泛应用原料检测、生产过程动态监测、质量控制、快速检测等先进的自动化装置,发展网上交易、加工配送、技术服务、支付结算、大数据分析等综合服务。纺织服装行业重点推行智能制造,建设信息数据云平台,实现工艺库、款式库、样板库、工时库及材料编码等系统间对接,与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和设备信息系统互通。医药行业重点支持制药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广泛获取和挖掘生产过程的数据和信息,为生产过程优化和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支撑。

(三)夯实两化融合发展基础

1.普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和水平评估。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业互联网、工控系统信息安全等相关标准的推广应用,开展融合发展质量评估,为企业精准把握两化深度融合的重点和方向提供指导。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持续开展两化融合整体性评估,做好企业两化融合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为政府精准施策、机构精准服务、企业精准决策提供支撑。

2.提升信息产业支撑能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重点推进太阳能光伏、锂离子电池、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发展。新建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省级以上研发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充分展示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加快信息消费提档升级,遴选推广一批信息消费示范项目。认真落实国家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税收等优惠政策,支持开展ITSS推广和DCMM、CMMI评估认证,提升企业竞争力。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保持10%以上。

3.构建融合发展服务体系。积极开展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合作对接,引进京津优势服务单位和成功案例,提升我市技术支撑能力。积极组织参加省开展的“千人帮万企”专项行动,开展系统解决方案遴选,组织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成立技术支撑队伍,按照“一企一策”原则,深入1千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供精准指导和技术帮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每年制定全市两化融合年度工作要点,细化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按行业和区域实施评估和考核监督,推动各项任务落地。各县(市、区)工信主管部门要加强协调调度和考核评估,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

(二)明确支持政策。积极争取省级工业转型升级资金鼓励市县两级财政安排相关资金加大对平台建设、产业数字化、企业上云等两化融合项目支持力度。组织开展银企对接,向金融机构推介工业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等融合发展重点项目,争取各类金融机构融资政策支持。

(三)加强培训宣传。组织企业参加“制造业+互联网”百县万企(邢台站)推广活动和分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推广培训。每年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工控信息系统安全、企业上云等相关培训或宣贯活动不少于5场次,培训人数不少于千人。以参加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为契机,积极参加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高峰论坛和平台建设应用成果展览,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宣传力度,激发企业建平台用平台的内生动力,提高全社会对融合发展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